○論辯
-正方
劉慶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原所長):
考古認定是多學科綜合結果
曹操墓引發(fā)的質疑這么大,其實是有一個背景的,大眾不再迷信權威,各地證明也很多。
有人說,曹操墓中沒有出土墓志銘,因此就認定證據不足。這就好像說現代人一定要穿西裝那樣,并不是反駁的充足證據。考古認定是一項多學科的綜合結果,有考古、歷史、物理、化學,甚至類型學等多學科的綜合認定,認定是不容易的,推翻更不是隨隨便便的。
比如針對“魏武王”稱號的質疑,曹操活著的時候不能叫魏武王,兒子曹丕魏文帝繼位后,曹操應該被追封為魏武帝,就是在曹操去世后,曹丕仍未繼位的這短短幾個月內,他應該叫“魏武王”。現在外界對“魏武王”的稱號有很多質疑,但在考古學家眼中,這恰恰又是合理的。
曹操是非常特殊的歷史人物,因此對他的墓葬真?zhèn)我l(fā)了這么多質疑,這其實是好事。但嚴謹的科學與一般的質疑仍然要有區(qū)分,比如天文學上也存在許多謎團,但仍然由天文學家下定論,不過,大眾的各種猜想也可以參與進來,成為一種科普的方式。
曹操墓涉及到的背后開發(fā)利益也很敏感,因此又引發(fā)了許多爭議。但我們堅持一點,考古的認定不涉及保護開發(fā)的利益。因此,我們這些專家從來不去參加黃帝陵、炎帝陵的論證,因為那是傳說,是虛的,但曹操墓的認定不一樣,它是實實在在的。
-反方
牛潤珍(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教研室主任):
不能操之過急還需補充證據
關于曹操墓,其他學科也有發(fā)言權,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考古是一個方面,它提供最直接、最堅挺的證據?脊努F場是原始狀態(tài)的一部分,出土的文物為歷史研究、墓主身份的確認提供有力的證據。但結果不僅僅是考古就能證實的。王國維在做研究的時候是文獻與考古材料互證,這兩者是分不開的。
在考古現場發(fā)現的文物是比較可靠的,可以作為第一證據。而那些征集回來的文物,因為發(fā)生了位移,價值就大打折扣了,比如說追繳回來的“魏武王常用慰項石” 是公安人員從盜墓者那里追回來的,中間會出現未知的環(huán)節(jié),只能作為旁證,而從陵墓出土的“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就可以作為第一證據。大家對曹操墓的質疑, 是覺得有關證據不夠充分,尤其是征集回來的文物是否可靠,公眾有理由發(fā)出懷疑,這是很正常的。
在曹操墓這個問題上,有疑問是可以提出來的,但是把它看成是“周老虎”那樣的事件是不合適的,有點太夸張了。各個學科的學者聯合起來進行論證,哪些地方是可靠的,哪些地方是值得懷疑的都可以提出來,不要輕易地否定,也不要輕易地肯定。
這些年學術界的確缺乏嚴謹治學的氛圍,有點浮躁,學術公信力受到一些不太好的影響。我的看法是,大家多做些工作,多做些研究,一個學科是做不到的,應該聯合攻關。像神六的升天,那是涉及了多少行業(yè)、多少人的事,不是一個學科可以敲定的。曹操墓不是一個小的問題,容易引起大家的懷疑也是正常的。
雖然我沒到過現場,但我對鄴城做了30年的研究,還是很熟悉那個地方的。曹操墓在那里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但是在證據不是特別充分的時候就公布這是曹操墓,有點著急了。墓里出土的3具骨骼中,有一具女性骨骼經過骨齡鑒定只有50多歲,而卞夫人死時為60歲,因為年齡不符,這具骨骼可能不是卞夫人。而史書中有記載,卞夫人死后與曹操合葬高陵,這與文獻記載不相符。高陵旁邊還有其他大墓,如果能發(fā)現卞氏墓,那么高陵就基本能確定是曹操墓了,還需要再補充證據,不能操之過急。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