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國防部”出版了一本書,名為《塵封的作戰(zhàn)計劃》,內容是20世紀60年代蔣介石“反攻大陸”的絕密計劃———“國光計劃”。
據報道,此書是由臺灣“國防部”史政編譯局于去年年底在島內出版,訪問了17位親身參與過“國光計劃”的退役臺軍將領,全面介紹了當年該計劃的制訂、執(zhí)行以及最終破產的過程。當時該書只是臺軍內部刊物,屬于非賣品。
蔣介石親自指揮
據此書披露,20世紀60年代,蔣介石認為是“殺回老家”的大好時機。1960年,臺軍在蔣介石的親自指揮下,成立“國光作業(yè)室”,由朱元琮“中將”擔任主任,正式展開擬定“反攻大陸”的作戰(zhàn)計劃,史稱“國光計劃”。在此之前,臺軍方雖也曾進行規(guī)模較小的“凱旋計劃”、“中興計劃”,但都不如“國光計劃”具體與范圍廣泛。當時為了不讓美國知道臺灣違背其“旨意”,臺軍成立“巨光計劃室”研究與美軍進行聯合反攻作戰(zhàn),以掩護“國光計劃”的順利進行。
“國光作業(yè)室”下轄“陸光(陸軍)”、“光明(海軍)”、“擎天(空軍)”3個工作室。“陸光”下轄光華(登陸作戰(zhàn))、成功(華南戰(zhàn)區(qū))兩工作室;“光明”下轄啟明(63特遣隊)、曙明(64特遣隊)兩工作室;“擎天”下轄九霄(作戰(zhàn)司令部)、大勇(空降特遣)兩工作室;共動員臺軍“精英”207人。這些人員大多是在大陸曾經與解放軍交手,逃臺后擔任海軍陸戰(zhàn)隊等部隊的中層軍官,不僅經驗豐富,而且接受了許多特種作戰(zhàn)訓練,最重要的是對蔣介石死心塌地。
想借自然災害搶灘登陸
具體而言,“國光計劃”含“敵前登陸、敵后特戰(zhàn)、敵前襲擊、乘勢反攻、應援抗暴”等5類26項作戰(zhàn)計劃,所有計劃都策劃到師級。1963年5月2日,蔣介石提出了第一步反攻大陸方案,并親自指示參謀人員研擬相關計劃,即主動炮擊大陸3到4天后,誘發(fā)大陸進行炮戰(zhàn),臺灣方面再以“大陸挑釁”作為開戰(zhàn)借口,接著是空軍反制作戰(zhàn),數日后展開登陸戰(zhàn)。但臺軍參謀人員認為搶先對大陸實施炮戰(zhàn)可能引起解放軍大規(guī)模報復,因此建議改為由海路實施搶灘偷襲登陸,待登陸人員在大陸沿海建立情報網絡和支援體系后,再由臺軍實施大規(guī)模?章摵系顷。后來蔣介石采納了此意見,將方案進行詳細修改,并從當年開始進行人員訓練和模擬演習。經過兩年多的準備,“國光計劃”在1965年達到高潮,6月17日,蔣介石在臺陸軍官校召集軍方中層以上軍官開會預備發(fā)動反攻,所有軍官都已預留遺囑。
臺灣軍事專家施孝瑋表示,當時蔣介石認為20世紀60年代的大陸發(fā)生了比較嚴重的自然災害,是實施“反攻大陸”的大好時機,但是由于美國激烈反對,加之當時的臺軍制海權已經基本喪失,尤其是“1965年海戰(zhàn)”的慘敗讓蔣介石認識到,臺軍發(fā)動登陸作戰(zhàn)十分困難,從此“國光計劃”規(guī)模逐年縮減。1970年后,國際局勢發(fā)生劇變,臺灣被逐出聯合國,“反攻大陸”更難獲得國際認同。在內外壓力之下,“國光作業(yè)室”于1972年7月20日裁撤并入臺“國防部作戰(zhàn)次長室”,“國光計劃”宣告破產。
類似計劃還有兩個
除了已曝光的“國光計劃”之外,蔣介石為實現“反攻大陸”的野心,還準備了另外兩個計劃:一個是20世紀50年代,在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之際,美國與日本達成協議,美方負責武裝200萬日軍,協助蔣介石“反攻大陸”,蔣介石則將臺灣“交日本管理”。不過,當時該計劃的實施將會使臺灣當局陷入“媚日危機”,同時也與杜魯門日后的對華政策發(fā)生矛盾,在內外因素影響下,蔣介石取消了該計劃。
朝鮮戰(zhàn)爭結束之后,蔣介石又曾在1958年向美方建議,由臺灣組建4個師專門在遠東與中東地區(qū),從事“打擊和防御共黨武裝顛覆及軍事入侵”的“救火”任務,其真實目的就是防止亞洲其他國家在大陸的影響下也投入社會主義陣營。后來雖然遭到美國的拒絕,但蔣介石卻沒有放棄,他命令部隊加緊訓練、加征捐稅大量購買武器,舉行大規(guī)模的“昆陽演習”并明確登陸地點:“主力在金門對岸的圍頭登陸,此外,潮汕、青島都是登陸地點!
對于臺灣當局50年前反攻大陸計劃的曝光,臺灣媒體普遍認為是“臺灣當局針對目前的不利局面,企圖借此拉攏軍方將領和臺軍廣大官兵”。分析人士表示,臺灣當局認為臺軍雖然普遍贊成統(tǒng)一,但不少臺軍高層仍然堅持“反攻大陸”立場,因此通過炒“反攻大陸”的剩飯,煽動臺軍反對大陸的情緒,借此穩(wěn)定臺軍,加強民進黨對島內的統(tǒng)治。
環(huán)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潤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