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日前在廣州揭曉。最大的冷門是年度小說獎空缺,理由不是評不出佳作,而是獲獎者畢飛宇“因個人原因”放棄這個獎。
與去年頗帶總結與回顧意義的盛典相比,本次頒獎儀式相對程序簡潔。因為畢飛宇的缺席,平添了眾媒體的一些猜測。對此,主辦方出面解釋,宣布年度小說獎空缺,既是對評委工作的尊重,也是對作家個人意愿的尊重。
以“獨立、公正、創(chuàng)造”、“反抗遮蔽”為原則的華語文學傳媒大獎,迄今仍被認為是當今國內充滿理想主義精神的文學獎項之一,評委集合了國內文學界有分量的評論家、文學研究者與文學編輯。所評對象或為大家,或為被遮蔽的新人新作。同時,這也是惟一一個把評獎過程對媒體與公正人員開放的文學大獎。
評到今年,華語文學傳媒獎走到了第七屆,因為出現(xiàn)了畢飛宇拒獎的意外,令人不禁聯(lián)想到所謂的七年之癢。評委之一李敬澤認為,癢是應該的,任何一件事帶著理想與熱情做到七年,也要重新確認與反思一下。癢過了、痛過了,才能百年好合。
從媒體角度觀察,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所遇到的七年之癢,不僅體現(xiàn)在第一次出現(xiàn)了獲獎作家的辭獎風波,可能還有各評委標準尺度的拉扯上。從一份評委的終評實錄上最能看得清楚。
年度散文獎,李西閩算是一匹黑馬,PK掉了寫作《在民國》的孫郁、寫憂郁癥體驗《曠野無人》的李蘭妮,因為他的《幸存者》書寫的是去年地震中被困76天的最深刻的生死體驗!拔膶W發(fā)展到今天,作家不斷自我邊緣化,慢慢地就失去了對社會、對當下一些重要問題發(fā)言的能力!(評委謝有順語),這強調的是作家對現(xiàn)實的參與感。而在評選年度詩人方面,獎項則給了看起來離現(xiàn)實很遠,但被認為寫作難度系數(shù)很高的“我們時代的優(yōu)雅詩人”臧棣。到底是看作家的整體表現(xiàn)還是年度表現(xiàn)?華語傳媒在這兩個獎項上顯得尺度不一。
另外,詩人為什么不能獲得杰出作家獎?也是教授程光煒評獎中的疑問。的確,歷屆杰出作家獎總是由小說家獲得,從史鐵生到賈平凹、從莫言到阿來,洪子誠、翟永明這樣的詩界宿將為什么就不能有一席之位?程光煒為洪子誠不能獲獎感到遺憾:“其實當代詩歌對新時期中國文學的貢獻還是很大的,朦朧詩是新時期文學的一個重要源頭,詩在其他階段也有上佳的表現(xiàn)。今年年度提名的文章并不是洪老師最重要的,但是他對整個當代文學研究的貢獻,可以說開啟了一個時代,是多方面的,例如對左翼文學的重新開掘,對當代文學史書寫方式的諸多實驗,都有很多貢獻!
慕容雪村出現(xiàn)在年度小說家提名名單上,被一些媒體解讀為網(wǎng)絡力量的突圍,但不難看出,眾評委對慕容雪村作品的定位說法不一。參與評獎的小說家馬原,看中的是他的網(wǎng)絡背景,并認為他代表了一批首先誕生于網(wǎng)絡并且“淺入淺出”的優(yōu)秀范本,“評論家看重一部作品在文學史上的意義,而在我個人看來,作品閱讀史上的意義也很重要。我認為淺入淺出要高于類似《追憶逝水年華》這樣深入深出的經(jīng)典。”但評委李敬澤反對截然劃分網(wǎng)絡作家與傳統(tǒng)作家,“網(wǎng)絡作家不是個金印,刺在臉上要戴一輩子。就慕容雪村這部入圍作品,也不是首先出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他現(xiàn)在的工作方式,也沒看出與傳統(tǒng)作家有什么區(qū)別。”評論家謝有順表示:他看好慕容雪村,其實并不在乎他的網(wǎng)絡背景,而是他的寫作品質。像他這種和當下現(xiàn)實短兵相接的作家,并不很多,而且寫得這么生機勃勃,敘事也有勁。程光煒則表示,慕容雪村明顯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種職業(yè)作家,缺少對小說精神性的把握,在價值取向上也較為模糊,他的筆一直在跟著生活的感覺走。但他本人并不反對甚至鼓勵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再大氣一點,不能只注意純文學作家,還應該給別的類型作家一點機會!钡,“這牽涉到對文學史的標準和邊界怎么理解的問題。”(孫小寧)
2008年度杰出作家 阿來
獲獎作品《空山》
2008年度小說家 (空缺)
2008年度詩人 臧棣
獲獎作品《宇宙是扁的》
2008年度散文家 李西閩
獲獎作品《幸存者》
2008年度文學評論家 耿占春
獲獎作品《失去象征的世界——詩歌、經(jīng)驗與修辭》
2008年度最具潛力新人 塞壬
獲獎作品《下落不明的生活》
當畢飛宇遇上慕容雪村
守住經(jīng)典的價值?還是調整文學的眼光?
我們不必枉自揣度小說家畢飛宇為什么拒領這個獎,我們也不必著急給慕容雪村是不是網(wǎng)絡作家下個定義。但是就此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來說,這兩個作家引出這么多辨析題與判斷題,甚至被一些人看成兩種文學方向的分野。這是值得深思的。
從表象上看,這是與本次的提名委員會做了某種更新,年齡普遍偏輕有關。馬原承認他們的閱讀價值取向對他沖擊很大,出版過《閱讀大師》的他坦承“需要調整自己對文學尤其是小說價值的判斷。”“從傳統(tǒng)的小說價值論上,可能我會特別認同方方、金仁順包括畢飛宇的寫作,因為這跟我們原來的文學觀念特別近,但是這些作品跟今天的閱讀實際上是有距離的。慕容雪村在網(wǎng)絡上的讀者多得我們無法想象。所以,我在想,我們是否過于恪守那種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的文學價值論?”評論家李敬澤則認為,此次最遺憾的是,另一些有分量的作品沒有進入年度小說的評選視野,比如鄧一光的《我是我的神》,嚴歌苓的《小姨多鶴》。
面對當下復雜的文學現(xiàn)象,不難看出,一些評論家或者參與評獎的小說家自身的文學認識在發(fā)生裂變。馬原堅持認為,華語傳媒獎不該忽視韓寒、安妮寶貝與慕容雪村,因為他們是有閱讀史意義的作家。參與初評工作的《天涯》主編李少君,也似乎更看好網(wǎng)絡作家自由生長力量,認為“主流文學界應該向網(wǎng)絡文學學習。”他進而提出,我們是否一定要以現(xiàn)有的文學標準來衡量新的作品?這種或西方現(xiàn)代文學或中國傳統(tǒng)小說的價值標準是否會束縛新的創(chuàng)造?而評論家李敬澤則傾向于認為:當下文學創(chuàng)作所存在的問題,可能是傳統(tǒng)作家與網(wǎng)絡作家共同存在的。即藝術志向不足、原創(chuàng)力不足。他評價一些作品既無獨特見解也無獨特表達方式!袄蠈嵉孟衲绢^,有半吊子的憤怒再加一些前農(nóng)民意識”。
敞開的評選過程最能夠看出評委文學理解的差異,許多文學問題也可能還要繼續(xù)爭論下去,而且遠遠超出一個文學獎的范圍。從某種意義上說,華語傳媒所遭遇的七年之癢,也是當代文學之癢,是當今文學所要思考的議題。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的可愛,就在于把這些都放到了桌面上談。但是作為旁觀者,還是會猜想,華語文學傳媒獎下面的路會朝哪邊偏移?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曾經(jīng)帶給許多寂寂無名而又恪守自己文學理想且富有才華的寫作者以鼓勵與安慰。此次獲獎的年度文學評論家耿占春也說:這是一個給予失敗者而非勝利者的獎賞。因為“最近或最近的一些年,不只是我一個人在心中品嘗著人文理念在這個社會中越來越倍感失敗或失效的滋味,自青春時代起一代人真誠信奉的人文理念,除了在文學話語越來越孤寂的表述之外,在我們眼皮子底下變換著的世象上看不到多少痕跡,盡管它依然時時爆發(fā)出痛苦與躁動。這種感受已經(jīng)差不多變成了我自己內心的失敗感、或一種沮喪感。而我注意到這個獎的提名委員與評委中,他們敏銳地看到了我在一些理論與批評話語中所表露出的迷惑與痛苦,他們甚至敏感到其中不安的語氣與呼吸,我從心底把它理解為一種榮譽與責任的饋贈!本C觀七屆,華語傳媒獎主要就起著這樣的功效。因為除此之外,中國還有眾多獎項,用來獎勵那些聲名卓著的人,而暢銷書作者,也在當下的傳媒中占了足夠版面。若要兼顧作品的閱讀史意義,我只擔心會不會又變成數(shù)量說話、點擊率為王?
每次出現(xiàn)這種爭論,總有人提到日本的文學獎設置,芥川與直木獎是獎賞純文學作品的,日本書店大獎是對暢銷文學作品予以肯定。希望大家各走各路,免得互相拉扯。華語傳媒是眾人眼中的純文學獎項,但它似乎不想關起門來自說自話,以一個恒定的標準來評定作品。這當然是可喜之事。但是無論怎么調整眼光,反抗遮蔽的文學理想還是應當繼續(xù)堅守。給真正的創(chuàng)造性寫作以鼓勵與肯定,需要做的是一項沙里淘金的工作。因為金子無論在網(wǎng)絡還是紙媒,都是稀之又少。如何不迷戀大家也不為新潮所惑,需要度過七年之癢后的華語文學獎在眾評委的意見中調適出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價值標準,讓大家通過這個獎,接近真正的文學理想。
孫小寧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