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八級地震侵襲汶川、北川,我深為當?shù)匕傩,尤其是羌族群眾的生命安危而擔心,也深為古老的羌族文化的安危而焦慮。隨著救災工作的不斷推進,國家民委也有記者前往災區(qū)進行一線報道,時有信息反饋,當我看到電視畫面中震后災區(qū)的殘垣斷壁,便深深感到,搶救和保護羌族文化已是一個刻不容緩的緊急任務。
國家民委除了和國家許多部委一樣捐款捐物、全力支援災區(qū)外,在文化保護方面做了三件事:一是召開專家座談會討論羌族文化的搶救和保護問題;二是在專家座談會的基礎上研究、梳理、形成了一個“關于搶救和保護羌族文化的意見”,報相關部門參考;三是籌備舉辦羌族文化展。
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過程中如何搶救與保護羌族等民族文化一直是我們關注、牽掛的重點,也是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國務院通過的《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及時地回應了社會各界、專家學者和災區(qū)人民的呼喚,對汶川災后恢復重建方方面面的工作予以明確規(guī)定,可以說大得人心、大安人心、大振人心。
《條例》第九章第八十條,充分體現(xiàn)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災區(qū)人民的關心,尤其是對災區(qū)少數(shù)民族群眾及其文化的深切關懷。在民族方面,我國《憲法》有兩條非常重要: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一是“國家根據(jù)各少數(shù)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加快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條例》充分體現(xiàn)了對民族文化的尊重。
羌族只有30來萬人口,對其文化的保護,溫家寶總理曾經親自作了批示。此次出臺的《條例》充分關注了民族文化的搶救保護,規(guī)定:“對尚可保留的不可移動的文物和具有歷史價值與少數(shù)民族特色的建筑物、構筑物以及歷史建筑,應當采取加固措施;對無法保留但將來可能恢復重建的,應當收集整理影像資料。”
民族文化的災后重建,是百年大計,其搶救保護有幾點很重要:
一是提高價值認識。羌族等災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羌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其悠久的文化承載著豐富的人文印記——古老的碉樓、眾多的遺跡、語言、文學藝術、建筑、特殊的生產生活方式等。在災后重建中要盡量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要有學科評估和科學精神為基本指導。
二是按文化規(guī)律辦事。其一,要強調搶救保護第一。將那些破碎、毀壞的文化采取必要措施搶救、收集、整理,選其重點,擇其優(yōu)長,取其殊有,能搶救保護的盡量搶救保護,能復原的盡量復原重建,留住那些珍貴的民族記憶。其二,既要注意搶救保護具形的物質文化遺產,也要注意搶救保護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根據(jù)目前的特殊需要,采取必要措施搶救保護那些文化生產技能和掌握、從事特殊文化生產的人(比如一些重要的文化工藝、文化傳承人等)。其三,充分尊重民族文化之載體——民族群體的文化需要、文化情感、文化價值取向和他們對于災后重建中文化建設的意愿。
通過汶川地震,在民族文化建設方面有兩個問題需要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關注:
一是要關注人口較少民族的文化保護問題。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tǒng)計,羌族人口30.61萬人,80%居住在此次地震的中心地帶汶川、北川、茂縣、理縣,據(jù)有關資料反映,其中會本民族語言者不足10萬,此次地震羌族群眾遇難的比例較高,從而對其語言形成重創(chuàng)。我國有人口10萬人以下的民族22個,有多個萬人以下的民族,有的少數(shù)民族僅千余人,要對這些民族的文化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使其免受突發(fā)事件的毀滅性損害。
二是要有文化應急預案。預案應包括四方面:一要有應急保護措施;二要有應急的專業(yè)隊伍;三要建立工作機制;四要開展災后重建中文化重建問題的研究,制定相應政策措施。(丹珠昂奔)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學教授)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