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的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田莉通過關系,弄到了7月12日晚舉行的《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禮的3張門票,帶著先生和女兒一同去看了。田莉的先生也是大地震幸存者,他家一共走了8口人。但是當電影結(jié)束的時候,田莉愣在了座位上,“這就結(jié)束了?我還沒哭出來呢!”電影最終留給觀眾一個溫暖陽光的結(jié)尾,許多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也在追求他們的幸福生活,天災會剝奪很多東西,但不會奪走追尋幸福的權(quán)利。
“唐山人沒有那么記仇”
電影里,田莉看到徐帆飾演的李元妮在地震中猛然失去丈夫和女兒(當時她以為女兒已死——記者注)后,失聲痛哭,哭得震天動地,讓人心碎。不過這哭聲未必真實地發(fā)生在震后不久的唐山。
當時20歲的田莉是震后才回到唐山的。1976年7月27日傍晚,在得到大姨癌癥轉(zhuǎn)移的檢查報告之后,田莉和妹妹頗為沉重地踏上了從唐山開往秦皇島的火車,預備在舅舅家里開始計劃中的度假。僅僅幾個小時之后,她的家便不復存在,住在醫(yī)院里的大姨也在地震中遇難。
田莉趕回唐山的時候,受了傷的父親,正看著家的廢墟出了神。此時嚴重受傷的母親和大哥已經(jīng)被轉(zhuǎn)往異地治療,知道他們還活著是幾個月之后的事了。田莉看到老家門口的那條小路血流成河,這血的河載著研究歷史出身的父親那些書籍的殘頁,一直流到很遠。
但是,沒有哭聲。只有處于癡癡狀態(tài)的活下來的人。幸存者被這突如其來的天災完全打蒙了。那時幾乎每家都有遇難者,田莉所在大院的15戶人家,死了人的就有13戶。在這種普遍的情況下,死了人便成了那幾天生活的一種常態(tài)。“你家走了幾個?”人們見了面總是淡淡地互問著。在極端的刺激下,幸存者的情緒出現(xiàn)了異常,人們已經(jīng)搞不清楚哪個是正常哪個不正常。
哭出來是在半個月之后了。田莉說,緩過神來的幸存者猛然發(fā)現(xiàn),他們這么多親人都沒有了,只留下了孤零零的幾個人,他們不知道將來該怎么過,真恨不得也一走了之。幸存者異常孤獨,所以那會兒時常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沒了丈夫的女子要蓋簡易房了,這時就會有一個沒了妻子的不知名的男人來幫忙,等房子蓋好后,兩個人便生活在了一起。也因此,1978年和1979年時唐山有了一個生育高峰。
傷痛和他們一起蒼老?
電影里,張靜初演的女兒方登很長時間對母親“救兒子”的話耿耿于懷,而這個矛盾其實也成了電影的核心。但是田莉說,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絕對不會這么記仇的,每個活著的人都會覺得活著就是一種幸運,他們心懷感恩,根本沒有人會去計較因何而活,或因何而差點死掉。就像她作為一個與死神擦肩而過的人,對現(xiàn)在可以做的任何事情,都心存感激。當然,這也造就了唐山人除了堅強之外的另一個新性格,就是特別想得開。田莉說,因為工業(yè)發(fā)達,唐山有錢的人很多,但是他們一直有一個想法,就是有再多的錢,也要想方設法地花掉。對于每月拿1000多元的工薪階層來說,3個月他們一定要花掉2000元才覺得放心,只存1000元。所以唐山人外出旅游成風。
田莉有時重返舊地,卻發(fā)現(xiàn)過去老屋的所在豎起了供電局的鐵架,過去充滿人情味的街道,蓋起了五金市場。而且這已經(jīng)是數(shù)次推倒重建之后的結(jié)果。每重建一次,田莉都覺得與童年又遠了一步。她努力地回憶著那些情景,想得頭都痛了,她這才絕望地發(fā)現(xiàn),有點抓不住過去了。
但是盡管如此,像很多唐山人那樣,田莉很少向1981年出生的女兒提及過去,那是不想讓孩子蒙上一輩子的心理陰影。在今日唐山,很多 “80后”對大地震的印象已不那么深刻。而當年對地震有直接記憶的最年輕的幸存者,也大多年過半百。在這批人走了之后,誰還能保留記憶?馮小剛的這部電影或許可以在這方面起到一點作用。
陰影下繼續(xù)追求幸福
電影中的方登在地震后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都不肯開口說話,笑容也從她稚嫩的臉上消失了,有的學者指出這是很多經(jīng)歷過地震的人常患的“地震后遺癥”。45歲的陳女士11歲時在唐山地震中失去了雙親成為孤兒。陳女士坦言自己地震后也留下了“后遺癥”,對于地震的消息總會表現(xiàn)得極為敏感。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我是連著一個星期都沒睡好。我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家人們怕勾起我從前的回憶,都把電視給鎖起來不讓我看。不過我實在是關心啊,只能自己偷偷摸摸地看,就算沒條件也要看。
陳女士自認是一輩子也無法走出那段陰影了,“傷害和陰影是伴我終生的”!笆ビH人的痛苦也許小的時候不太懂,不過等到長大之后,體會了人生蒼涼和世態(tài)冷暖之后,等到上了高中大學有了工作成就之后,想到自己都沒有家可以回,在春節(jié)和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之類節(jié)日的時候就會特別孤單。”無法體會到家庭溫暖和天倫之樂是陳女士畢生的遺憾,但她說,在唐山還是有許多因地震失去家庭的人在努力追尋自己的幸福,“地震后有很多再婚家庭,她們現(xiàn)在過得也特別好。”
孩子們的幸福,沒有陰影
《唐山大地震》中,徐帆飾演的母親至死都不愿離開唐山一步,甚至也不愿意重新尋覓一份自己的幸福。同她比起來陳女士無疑是幸運的。陳女士2000年的時候從唐山來到上海,談及在上海的生活,她自認為非常幸福,而她之所以選擇離開唐山,是因為不愿意再“睹物思人”,勾起從前傷心的回憶。她感嘆:“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大家都要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歷過唐山地震的王先生和老伴也已隨女兒從唐山搬到上海定居,而自己的兒子還依然留在唐山當老師教書育人。已是兒孫滿堂的“新上海人 ”王先生談起唐山依然飽含著無限的感情,并形容這種感情是“故土難離”,“我對唐山還是眷戀不舍啊,現(xiàn)在基本每年都得回去一趟,看看自己的老家。還是唐山好,有感情!苯(jīng)歷過大地震后的唐山人迅速展開了重建,而據(jù)王先生透露,他自己身邊并沒有出現(xiàn)很多像電影《唐山大地震》中描繪的那樣背井離鄉(xiāng)離開唐山發(fā)展的例子。問起如今王先生心中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直言:“只要孩子們生活幸福就好了,希望他們可以走出地震的陰影。”
記者 酈亮 林艷雯 實習生 耿耀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