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曾爺爺是14萬中國勞工中的一員,他們在萬里之外的法蘭西淌過汗、流過血,為當時積貧積弱的祖國換來了一場久違的勝利……
一戰(zhàn)中的中國勞工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協(xié)約國勝利而告終,消息傳來,中國文化名宿蔡元培振臂高呼:“勞工神圣!勞工萬歲!”蔡先生發(fā)出這樣的呼聲,是因為中國北洋政府作為協(xié)約國的一員,終于也成了戰(zhàn)勝國之一。而在這之前,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中國歷次的對外戰(zhàn)爭無一例外地都以失敗告終。
雖然這個勝利更多是精神層面的,但它畢竟給這個東方古國增加了自信,“五四運動”就是在作為戰(zhàn)勝國依然無法收回自己的青島領土這一背景下爆發(fā)的。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并沒有真正派出軍隊參戰(zhàn)。真正作為中國的代表參與戰(zhàn)爭的,是以14萬北方農民為主組成的中國勞工,協(xié)約國稱為“中國勞工旅”,他們?yōu)閰f(xié)約國西線戰(zhàn)場提供了重要的勞動力,其中有數千華工最終埋骨異域。
1917年的山東還是德國人的地盤,此刻德國人在歐洲戰(zhàn)場上和英國人、法國人打得不可開交。在歐洲戰(zhàn)場上,以英法為首的協(xié)約國一方在德國的步步緊逼下?lián)p失慘重,僅僅1916年7月發(fā)生的索姆河之戰(zhàn),英軍傷亡就達40萬人。隨著戰(zhàn)爭的演進,協(xié)約國一方面臨著嚴重的人力資源危機。當協(xié)議國兵員銳減、勞力奇缺,難以為繼之時,英國一位軍官提出:“為什么不用中國人?”
為了讓更多的歐洲人從工業(yè)勞動中解放出來走向前線參戰(zhàn),英國和法國將他們的目光投向中國廉價又豐富的人力資源,希望中國人可以作為工人前往歐洲支援協(xié)約國一方的作戰(zhàn)。于是,在德國人無暇顧及的遠東地盤上,一場大規(guī)模的勞工招募運動悄悄拉開。
由于北洋政府不愿意得罪德國人,這些招募計劃一開始都是半官方的,但是在1917年中國宣布參戰(zhàn)后,開始轉由中國政府勞工部組織勞工輸出。從1916年 5月輸出第一批勞工開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的1918年11月,相繼有14萬華工遠涉重洋,來到戰(zhàn)火紛飛的歐洲,開始了他們曲折艱辛的勞工經歷。
當第一批中國勞工到達法國馬賽港的時候,法國報紙《L’Excelsoir》在1916年8月22號的頭版新聞上這樣描述:“這些華工是通過仔細挑選招來法國的。他們大部分來自中國的北方。他們比安南人更加能忍受我們國家的氣候。另外,醫(yī)療體檢報告結果認為絕大部分的華工身體健壯,這對我們國家繼續(xù)在那兒招工是一個好消息!笨梢钥闯,法國人對華工的到來充滿了期待。
法國人的期待是有理由的。因為,英法兩國對華工的選拔非常嚴格,凡患有眼病、肺結核、性病及牙病者均被拒絕。招募的華工以山東人、湖北人為主,此外還有一部分人來自遼寧、吉林、江蘇、湖南、安徽,甚至甘肅。選拔后的華工被集中在威海衛(wèi)進行簡單的軍事訓練,等待乘船離開中國前往法國。
從離開中國那一刻起,華工們就面對著生死未卜的命運,死亡的危險如影隨形。1917年2月24日,德國潛艇在地中海海域擊中運送華工的郵輪,船上543名華工全部葬身大海。
按照最初約定,華工的工作是以工代兵,并不參戰(zhàn),但事實上華工的工作幾乎都是處于最前線。在工作安排上,法招華工多被安排到軍工企業(yè),受雇于法國的華工由法國軍事當局負責。通過分包系統(tǒng),對勞工有需求的企業(yè)開始使用這些人。因此,從布雷斯特到馬賽,從里昂到敦刻爾克,不管是在國有兵工廠中還是在冶金、化工、建筑行業(yè)的私營企業(yè)中,都有華工的身影。
華工有的受雇于重工業(yè)企業(yè),例如施奈德公司,有的受雇于汽車公司,例如雷諾公司,還有的被推薦至港口管理部門。而英招華工則幾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線,挖掘戰(zhàn)壕、修筑工事、野戰(zhàn)救護、掘埋尸體、清掃地雷、筑路架橋、解運糧草、裝卸給養(yǎng)……但凡戰(zhàn)爭所需,幾乎無處不往、無所不為。另一些則替代了被派往法國的英國碼頭工人和運輸工人,這樣就使得英國工人能夠回到英國從事他們的職業(yè)。但無論是在前線還是后方,華工從事的都是最艱苦、最繁重的工作。
在1917年8月中國向德國宣戰(zhàn)以后,法方監(jiān)管下的中國勞工開始在前線挖掘尸體以便于日后把他們埋入軍人公墓。許多華工在掘埋尸體或者抬運傷兵的時候,精神遭受刺激,被關進了專門的瘋人院。有的華工還向前線運送彈藥,另一些人就留在了法國兵和英國兵的戰(zhàn)壕中修繕掩體,維護機槍陣地。在1917年法國皮卡第的一場戰(zhàn)斗中,英軍士兵全部負傷,修繕戰(zhàn)壕的華工們就拿著手中的工具沖入陣地與德軍搏斗,當援軍趕到時,大部分華工已經戰(zhàn)死。
這是一段被人遺忘的歷史,筆者之所以舊事重提是因為筆者的曾爺爺也是14萬中國勞工中的一員,他曾在萬里之外的法蘭西淌過汗、流過血,為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換來了一場久違的勝利。
鄭濤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