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二十七日,河南鄭州火車站旅客在雪中排隊等候進站。當日鄭州又開始降雪,對于處在中國鐵路大樞紐的鄭州鐵路局,這場降雪給春運帶來不少壓力。 中新社發(fā) 慎重 攝
|
中新網1月28日電 香港《文匯報》1月28日發(fā)表題為《吸取春運教訓 加快交通發(fā)展》的社評說,這次春運癱瘓危機,固然是由于惡劣天氣引起,但也暴露了在內地經濟、社會的急速發(fā)展中,交通等基礎設施有所滯后,應對危機能力脆弱等的問題。人們期望這次春運危機,能引起內地對交通建設尤其是鐵路建設及運輸安全的高度重視,從而化危機為契機,扭轉交通建設滯后的狀態(tài)。
社評原文摘錄如下:
內地大部分地區(qū)遭受50年一遇的惡劣雨雪天氣,京廣等干線多處斷電,列車無法運行,導致京廣線出現大量延誤,南北動脈一度癱瘓。在京廣線南端的交通樞紐廣州火車站,昨天(27日)積滯的旅客超過15萬人,更有數十萬民眾在雨雪交加的返鄉(xiāng)沿線挨凍。這次春運癱瘓危機,固然是由于惡劣天氣引起,但也暴露了在內地經濟、社會的急速發(fā)展中,交通等基礎設施有所滯后,應對危機能力脆弱等的問題。人們期望這次春運危機,能引起內地對交通建設尤其是鐵路建設及運輸安全的高度重視,從而化危機為契機,扭轉交通建設滯后的狀態(tài)。猶如90年代發(fā)生嚴重水災后完善防洪工程體系,2003年發(fā)生“沙士(非典)”后完善防疫體系一樣,將壞事變成好事。
改革開放30年以來,內地不同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差距拉大,落后地區(qū)的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向珠三角等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形成人口跨區(qū)域大規(guī)模流動遷徙。每到春運期間,大量民工返鄉(xiāng)過年,交通運輸部門要運送旅客多達22億人次,這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人員流動。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團聚的歡樂節(jié)日。但每年逾20億人的春運大遷徙,旅客受到類似裝沙丁魚罐頭的遭遇,今年更遭受在雨雪寒冷中滯留車站的難堪處境?磥恚鉀Q“春運難”問題,應提高到建設和諧社會的高度,政府應對交通建設、投資和票價管制承擔起責任。其中尤須注重鐵路的建設。內地民眾用于交通運輸的支付能力較低,鐵路一直是公益運輸的承擔者。此外,鐵路帶來的環(huán)保效益比公路高很多。實際上,美國國家鐵路客運公司、日本和韓國的鐵道建設公團、法國的路網公司,甚至印度鐵路,都是由政府機構按照公益性原則進行建設和運作。歐盟征收公路汽車燃油稅,補貼鐵路建設和運營資金。世界鐵路建設和運作的有關慣例,值得內地借鑒。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