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公民開放旅游,分享“紅利”的不僅是美國的旅游市場,而且還有未來的中美關系。
在2007年年底即將召開的中美第三輪戰(zhàn)略經濟會談中,有可能達成一個便于中美民間交往的協(xié)議,即美國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國。如果協(xié)議談成,那將大大有利于兩國民間交往的發(fā)展。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06年,中美兩國互訪人數(shù)為235萬人次。一旦美國成為中國公民的旅游目的地國,美國將會給中國人頒發(fā)旅游簽證,鑒于當下中國人出境游的熱情,每年組團赴美旅游的人數(shù)必將大增。到目前為止,赴美國旅游一般是持商務簽證和其他簽證的散客。
中國赴美國旅游的人增多,不但會給美國帶來滾滾財源,增加美國旅游業(yè)的就業(yè)機會,而且也會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對美國多些感性認識,修正從影視上對美國人或美國的看法。
也許,當你真正置身紐約和洛杉磯,你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中的美國和想像中的大不一樣——
美國女人并不都是好萊塢大片中身著禮服、珠光寶氣、發(fā)型高雅、性感迷人的那種金發(fā)女郎,她們也像中國普通女人一樣忙于工作、忙于家庭、忙于生活,有時沒時間化妝,就素面朝天、頭發(fā)隨意梳在腦后就出門了;而美國的男人也并不都像湯姆克魯斯一樣英俊瀟灑、熱情浪漫,更多的男人普普通通,可能個頭不高,也可能長相不引人注目,或者頭發(fā)稀少,除了正式場合,他們也與中國人一樣,穿著隨便,夏天身著一個大褲衩子,一件套頭衫,趿一雙拉板就出門了。
美國雖然比中國富裕,但也不是家家花園洋房,人人香車寶馬。一般人家的房子也是貸款買的,也是“房奴”,車子也主要是代步的工具,除了那些行將畢業(yè)的常春藤學院的闊少會幾人租個加長林肯大呼小叫地在街上玩鬧,顯擺顯擺,或者富家公子開個時尚的敞蓬車風馳電掣般地過過快車癮。
美國也不是像一些“蛇頭”騙“非法移民”所說的滿地黃金,“綠票子”俯拾皆是。在美國靠勞動力賺錢是非常辛苦的,“天上不會掉餡餅”,這句話在美國比在其他國家可能還要更準確一些。
同樣,隨著中國游客的到來,更多的美國人也會對當代中國人有一定的了解。當你身著牛仔褲、T恤衫并自豪地告訴那些沒到過中國的美國人你是中國人時,他們定會瞪大眼睛,上上下下地打量你,驚奇于你的著裝竟與他們的相同,原來他們了解的中國也是從為數(shù)不多的電影里得來的;當你問那些去華盛頓國會山或迪斯尼樂園旅游的中學生甚至大學生“中國的國家主席是誰”時,如果他們躊躇再三,然后羞澀地猜到“是毛,毛澤東嗎”,你可以更正他們。當然,如果你問他們知不知道“姚明是誰”時,他們一般不會答錯。
在中美關系中,民間交往由商人對商人、教師對教師、學者對學者、企業(yè)家對企業(yè)家、農場主對農場主擴展到普通個人對個人(游客對游客),肯定會對改善兩國的彼此認知大有裨益。
當今世界,在國與國的層面,官方交往受當事國國內政治的影響,有時會帶有一些意識形態(tài)的色彩,難免會突出彼此制度上、心理上和文化上的差異,而在民間交往中,兩國人民可能會更多地發(fā)現(xiàn)他們的相同之處:商人一樣都精于計算利益得失,教師一樣都忙于教學,學者一樣都忙于發(fā)表論著和會議,企業(yè)家一樣都看重投入產出,農民一樣褲腿沾泥,洗完衣服后曬在繩子上,個人一樣忙于工作、家庭和自己的圈子……
如果只看書或報道,你難免會有這樣錯誤的兩個印象:美國人當媽的不管孩子的事,孩子18歲后就出去單過,似乎與父母斷絕了關系;美國人結婚離婚很隨便。
其實美國的媽媽一樣地為孩子操心,也想讓孩子上好的學校(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也想讓孩子考上好大學,上了大學也會去學校幫他(她)租房;孩子到了結婚年齡還不結婚,當媽的也會張羅著給他(她)介紹對象;孩子有了小孩后也會去幫忙一段時間;孩子離婚,當媽的心里也不是滋味,認為離婚造成了大麻煩;另外,盡管美國人離婚率比中國的高很多,但不少美國人仍然愿意與自己的伴侶白頭偕老,而且越是那些中上層的人,他們的婚姻似乎越穩(wěn)定。
這些都不是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得來的,而是通過與普通美國人的接觸所感受到的。在平常的交往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一致后,美國人不會再認為中國人是“異類”,而中國人也不會再認為美國人是“例外”,這樣就會拉近兩國人民彼此的心理距離,隨著接觸的增多和加深,美國人不再會因為很多中國人不信教就認為中國是個不講道德的民族;中國人也不會因為美國人信仰上帝而感到與他們格格不入。
彼此認知的改善將有助于中美兩國互信的建立。目前,人們談到中美關系深層發(fā)展的主要障礙時,一般都繞不開互信問題。中美缺乏互信給兩國關系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齟齬。論者言之鑿鑿地說,中美缺乏互信的主要根源是價值觀的不同。圍繞著互信機制的建立,談論最多的就是各種類別、層次的溝通、對話和交流。
顯然,民間交往是最自然、最廣泛的溝通、對話和交流,這種交流通過彼此認知的改善將有助于彌合價值觀的差距。就此意義上說,美國對中國公民開放旅游,分享“紅利”的不僅是美國的旅游市場,而且還有未來的中美關系。(張立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研究員)
環(huán)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該刊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