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據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姚堅稱,中國外貿景氣出現企穩(wěn)跡象,今年下半年中國外貿出口降幅收窄、甚至月度回升是可能的。 中新社發(fā) 劉淮宇 攝
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六日電 題:一天等于七年 中國外貿甲子巨變
中新社記者 翁陽
一天等于七年!充滿魔力的中國外貿在一甲子中完成滄桑巨變。建國之初,中國年貿易額約十億美元。時至今日,中國日均貿易額就達七十億美元。現已位居全球第三大貿易國的中國,年貿易額六十年間猛增兩千五百倍,今年更有望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
六十年間,從遭遇封鎖、自我封閉到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有計劃的市場經濟到完全市場經濟,從申請復關、加入世貿到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開放,中國外貿發(fā)展成就舉世矚目。
受制國內外政經環(huán)境,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外貿總體增長緩慢,占全球貿易比重先升后降,及至一九七七年,中國進出口總額也僅有一百四十八億美元。此后的改革開放令中國經濟結束了長期封閉狀態(tài),外貿發(fā)展增速加快。特別是入世以來,中國外貿進入了最迅速、最平穩(wěn),規(guī)模實現跨越式發(fā)展的時期。二00二年至二00八年,中國外貿年均增長百分之二十六,遠高同期世界貿易年均增長率,世界排名亦由全球第八躍升至第三,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
建國初期,產業(yè)基礎薄弱的中國以糧食、生鐵等為主要出口產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fā)揮比較優(yōu)勢,相繼形成了輕紡、機電、IT產品等優(yōu)勢出口產業(yè)。一九八一年,中國工業(yè)制成品出口首次超過初級產品;一九八六年,紡織品取代石油成為中國第一大類出口商品;一九九五年,機電產品取代紡織品成為第一大類出口商品。二00九年上半年,資本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占比已接近出口總量的六成。
改革開放前,中國主要與蘇聯(lián)、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以及香港等進行經貿往來,市場集中度高。此后,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和區(qū)域經濟一體化趨勢,積極實施“市場多元化戰(zhàn)略”,不斷深化多邊和區(qū)域經貿合作,市場結構呈現多元化趨勢,中國貿易伙伴已由一九七八年的四十余個發(fā)展到目前的二百二十多個。在深化出口市場多元化的同時,中國還積極拓寬進口渠道,進口來源地也呈多元化趨勢。
新中國成立之初,與計劃經濟相適應,中國實行國營外貿專業(yè)總公司高度集中經營體制,當時全國只有十幾家外貿專業(yè)總公司,加上各地分支機構,總數也僅為一百余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推進外貿經營權改革,經營主體隊伍不斷壯大,企業(yè)活力不斷迸發(fā)。截至今年四月份,中國對外貿易經營者達七十五點五萬家,其中國有企業(yè)二點四萬家、外資企業(yè)三十二萬家、民營等其它經營者四十一點一萬家,外企在外貿總額中的比重更由八十年代初的百分之零點三提高到今天的百分之五十五。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