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青春期,是機遇是陷阱還很難說
中鋁收購力拓,虧損750多億元人民幣,創(chuàng)下了中國企業(yè)海外收購虧損的紀錄;國開行收購巴克萊,虧損200多億元人民幣;平安收購富通,238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僅剩10億元人民幣,投資基本被清零。
在這些動輒幾十億美元的交易完成之際,幾乎都獲得一片掌聲,但是,后來發(fā)生的一切顯然不如人們想象的美好。
中信泰富事件是一個縮影。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中信泰富是在金融危機中追其衍生產品而導致巨額虧損。追溯事情的源頭,還在中信泰富收購澳洲的礦產。這樣的例子還有中鋼。他們是第一個遭遇惡意收購的。自從中鋼收購MIDWESE的消息傳出去之后,被收購方的股票,在澳洲市場上漲了好幾倍。
并購專家馬光遠的研究表明,在2008年次貸危機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全球跨國并購的規(guī)模大降60%,而中國企業(yè)海外并購的規(guī)模卻“暴漲”了40%。
幾乎所有的交易下場凄涼。上世紀90年代日本日元大幅升值,現金流充裕,日本企業(yè)大肆在全球范圍內收購,標志性事件就是三菱購買洛克菲勒中心14幢辦公樓。7年后,日本泡沫經濟破滅,日企最終只能將其以約為當初一半的價格賣給了美國公司。
當然現實的殘酷沒有那么遙遠,就目前而言,中國公司的收購已經一片慘淡:中鋁收購力拓,虧損750多億元人民幣,創(chuàng)下了中國企業(yè)海外收購虧損的紀錄;國開行收購巴克萊,虧損200多億元人民幣;平安收購富通,238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僅剩10億元人民幣,投資基本被清零。
美林中國區(qū)主席劉二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我認為這次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來早了20年,如果20年以后來的話,我想中國的企業(yè)會毫不猶豫地去到海外收購資產,因為今天中國的企業(yè),第一買得起往往管不了,沒有這個駕馭的能力;第二收這些不良資產的話,你知道窟窿有多大嗎?有的東西看起來便宜,買完以后不知道怎么管,錢就打水漂了,特別是金融機構。
馬光遠說:“經濟衰退究竟什么時候到底,金融危機有沒有到底,那么在一片迷茫的情況下,我們自己判斷認為到底了,可以去抄底,我認為這種情況首先是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
馬光遠告訴記者,海外并購涉及到文化、政治、法律等多方面的矛盾和沖突,許多并購在其交易過程中充滿了陷阱,而國內企業(yè)到海外并購的成功幾率也并不很高。據了解,目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yè)經營情況大體呈“三個三分之一”,即1/3盈利、1/3持平、1/3虧損。
不僅僅是出海的時機,中國企業(yè)的單薄的并購手段同樣值得反思。與中國鋼企相比,日本鋼企對海外鐵礦石依存度更高,85%的鐵礦石需求都依賴海外。日本企業(yè)走出去投資礦產資源的歷史從上世紀60年代起,當時他們向西澳提供金融支持,在當地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形成伙伴關系,目前在澳大利亞24個主要鐵礦中,日本企業(yè)重點投資了8家,參股了16家。
資深鋼鐵研究專家李新創(chuàng)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企業(yè),動輒追求控股權,其實并非明智之舉。畢竟,如果獲得控股,則勢必要參與當地的經營,而這同樣是中國企業(yè)的短板。
李新創(chuàng)向記者談到,日本企業(yè)投資海外資源時,日資往往只占5%-10%股份,在價格談判時日本比其他國家的鋼鐵企業(yè)更了解真實的成本等內部信息,另外投資也可幫助擴大產能,避免造成供不應求而價格上漲的情況。此外,日企并不直接參與生產經營管理,避免了在當地陷入就業(yè)、勞資、土地等問題。還有就是日本企業(yè)往往不投資于最大鐵礦企業(yè),而是投資于其競爭對手。比如在澳大利亞,日本投資了原第三大羅布河鐵礦;在巴西,日本投資了第二大的MBR鐵礦,為賣方扶植競爭對手,有效防止了賣方的壟斷。
鏈接
2009年主要海外資源并購案
2月中金嶺南公告,成功收購澳大利亞PEM公司50.1%股權,成為中國有色金屬行業(yè)首家絕對控股發(fā)達國家資源企業(yè)的公司。
2月中國鋁業(yè)發(fā)出公告,公司控股股東中鋁公司將以總計195億美元投資力拓集團,并認購發(fā)行可轉換債券以使轉股后增加中鋁公司在力拓集團的持股量。
2月中國五礦有色金屬股份公司對外宣布,以17億美元要約收購澳大利亞OZ公司的礦場。
3月武鋼以2.4億美元購得加拿大礦業(yè)公司ConsolidatedThompson19.9%股權。
5月華菱集團以11.85億澳元成為澳洲FMG集團第二大股東。
5月中石油收購吉寶公司所持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的全部股份,交易對價約合10.2億美元。(記者 胡劍龍)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