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8日電 商務部市場運行司監(jiān)測,2006年11月下旬以來,中國各地小麥、玉米、大豆和籽棉收購價格分別出現(xiàn)不同程度上漲,糧油價格上漲再次引起廣泛關注。如何正確判斷糧食安全問題,事關農業(yè)政策的方向,甚至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的走勢。
2006年底,《經濟參考報》記者就糧食問題走訪了東北三省以及江西、安徽等農業(yè)大省,與基層干部、糧食專家廣泛交流,部分人認為,國家對糧食調控過于謹慎,糧食“不安全”的擔心被“放大”。應讓糧食褪去“特殊商品”的身份,還原作為商品的本來面目,F(xiàn)階段,對于糧食的調控應逐步由行政調控為主,轉變?yōu)橐允袌稣{控為主、行政調控為輔的手段。
全國出現(xiàn)糧食既增產又漲價
據(jù)農業(yè)大省江西和安徽的價格監(jiān)測部門監(jiān)測顯示,近期兩省農副產品價格普遍上漲,其中以小麥、食用油和肉蛋價格上漲幅度最大。
糧食市場的這一輪漲價現(xiàn)象并非安徽、江西獨有,全國的情況也大抵如此。增產為何還漲價?《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fā)現(xiàn),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國際市場的拉動。小麥減產使得美國芝加哥小麥期貨價格從2006年9月中下旬開始領漲,帶動玉米、大豆價格上漲。導致國際市場糧價大幅度上漲,并帶動國內市場隨之上漲。
其次是最低收購價政策的“托市”效應。江西省糧食局局長熊根泉認為,當前糧價上漲不是由于沒糧,而是糧源都被國家掌握了。僅僅在江西,目前包括中央儲備糧、地方儲備糧、最低收購價糧和地方國有糧食企業(yè)的商品周轉糧在內,倉庫里還有糧食約90億公斤,這個庫存量在歷史上是比較高的。大量糧源被國家控制,雖然產量增加了,但市場供應量不增反減,“增產漲價”也就形成了。
再次是加工業(yè)迅速發(fā)展造成糧食消費量增加。伴隨著能源短缺刺激起來的生物能源熱潮,玉米作為燃料乙醇的最大來源已經被賦予新能源的屬性,其需求量正持續(xù)大幅度增加,加劇了供需缺口。大連商品交易所和國家糧油信息中心聯(lián)合研究課題預測:“十一五”期間,中國玉米產需缺口在350萬噸左右,將由玉米的凈出口國轉變?yōu)閮暨M口國。這些情況拉動玉米價格持續(xù)上揚,加上氣候原因使新玉米大規(guī)模上市延遲,加工企業(yè)搶購糧源,玉米價格便扶搖直上。
糧食自給能力顯著增強
2004年中國農業(yè)和糧食產業(yè)出現(xiàn)了重要轉機,當年糧食單產和增產量均創(chuàng)歷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產775億斤,糧食總產量達到9389億斤。農業(yè)部最新發(fā)布的消息表明,2006年糧食總產量將達到4.9億噸。
安徽省政府參事、農業(yè)問題專家何開蔭認為,糧食安全廣義上包括人的食用、加工和飼料等三方面的安全,其核心問題是指人的食用供給安全,即口糧安全。何開蔭認為應主要抓城市人口、學生和軍隊的糧食供應,粗略估算,一年有1700億斤至1900億斤的口糧供應就能保證市場穩(wěn)定了。
何開蔭分析說,口糧是以稻谷和小麥為主,以最近幾年中糧食產量最低的2003年測算,稻谷和小麥的產量分別為1.6億噸和0.86億噸,按50%的商品率,市場上的稻谷和小麥兩個品種供應量在1.2億噸以上,這足以保證口糧供應。另外,為預防突發(fā)事件、災害等造成的臨時短缺,按照國際慣例糧食儲備大約為消費量的18%,也就是說,年儲備量保證在342億斤以上就能穩(wěn)定市場了。應該說,這幾年國家糧食儲備是充足的。
有專家認為,總體上中國耕地面積減少的趨勢不可改變,但隨著土地政策的偏緊,土地浪費的現(xiàn)象有所遏止。隨著科技的不斷增強,糧食的單產也在不斷增加;水利條件如果得到進一步改善,糧食增產的潛力還是巨大的。
“不安全”推論缺乏事實根據(jù)
現(xiàn)在有兩種糧食“不安全”的觀點較為盛行,一是災荒論,二是國際強國封鎖論。一些專家認為,這些觀點放大了糧食的不安全性,給人危言聳聽的感覺。
吉林省糧食經濟研究所劉笑然所長認為,中國這么大,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災荒,是自然規(guī)律,不必驚慌。比如今年四川全省普遍受旱,糧食大約減產100億斤,但2004年和2005年全國糧食增產超過了1000億斤,2006年總體上仍比上年增產。
國家糧食局丁聲俊研究員說,從長遠看,國際上不會進行糧食封鎖的。一是經濟上對本國不利,實行封鎖,出口減少,損害了出口國農民的利益;二是會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因此,解決糧食問題要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他認為,適量進口糧食在經濟上是合算的,適量進口糧食也是中國經濟走向世界的要求。
劉笑然說,其實糧食市場出現(xiàn)波動是市場的正常行為。如果供應緊張,價格必然升高,就會刺激農民種糧,從而提高市場供應能力。從2003年的產量下降,到2004年、2005年的糧食大幅增產,說明中國糧食生產能力是有保證的,市場恢復能力是強勁的。(葛如江 林艷興 王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