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流通的1500萬張公交“一卡通”,每張卡收押金30元,僅沉淀押金的年利息就高達1100多萬元。這上千萬的資金用于何處?收取押金本身是否正當或合法?連日來,這一公共話題引起社會強烈的反響和質疑。
公交“一卡通”收取押金,其實是壟斷經(jīng)營下不曾被人注意的一個“細節(jié)”。只要你想圖方便用卡,這押金你繳也得繳,不繳也得繳,從強制交納政策的制定到巨額押金以及利息的使用,作為一個消費者,是沒有任何話語權與知情權的。也就是說,作為公共政策的承受者和利益主體,民眾在政策的制定前、制定后和實施中,別說是參與利益博弈,表達利益訴求,就連最起碼的話語權都沒表現(xiàn)出來。
“一卡通”收取押金所折射出的,其實是公民權貧困、式微,行政權和壟斷經(jīng)營侵害公眾利益無限膨脹的現(xiàn)實。令人欣喜的是,對不合理的收費,對壟斷經(jīng)營下的霸王條款,公民以及整個社會的質疑聲,已經(jīng)越來越厚重與響亮,越來越顯眼和高調(diào)。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可喜的覺醒與進步。盡管公交部門“絕大部分都用于設備投入和更新”的解釋很難自圓其說,但是隨著這種質疑與回應的互動,以及由此形成的質疑聲潮,相信這種不合理收費的壽終正寢或給公眾一個合理的說法,只是早晚的事了。
在一個公民權伸張的社會中,對于壟斷部門這種不合理、不透明的收費,公眾是能通過手中的權利聯(lián)合起來“整治”壟斷部門,對“合法”而“不合情理”的公共政策進行“矯正”的。公眾對于“一卡通”收高額押金的質疑,如同公眾最近對公務員考試收費不一、養(yǎng)路費收繳合法性、KTV版權費收費等所有的質疑一樣,所有的質疑形成一種立體化、多層面的聯(lián)動質疑,將直接地推動我們國家各項法律制度和公共政策的不斷完善,將不斷地充實民權與公權博弈的力量。這種叫板和質疑聲,讓我們看到了公民意識的覺醒,體會出了社會進步的律動,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來源:新民晚報,作者:石敬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