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為紀念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本報特采訪了部分經濟學家,請他們暢談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今天發(fā)表第一篇。
陽光明媚,在國家統(tǒng)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的辦公室,聽他談及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消費的變化,言語風趣,滔滔不絕。
回望三十年——
發(fā)展超出想象 預測更加困難
記者:作為經濟學家,也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回顧30年來中國消費市場的變化,您有什么感觸?
姚景源:我們小的時候,在東北,見到誰胖都要表示祝賀,叫恭喜發(fā)福,跟現在講恭喜發(fā)財一樣,F在見到誰胖,再恭喜發(fā)福,人家不愛聽啊。從吃飽,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吃的變化有多快!
穿也是這樣,F在兩個穿著同款衣服的人碰到一起叫“撞衫”,可在計劃經濟時期,全國人民衣著基本一樣,可以說那時叫“全國人民大撞衫”。你說消費的變化快不快?快到需要新創(chuàng)出一個像“撞衫”這樣的詞匯來表現新的變化。我是搞統(tǒng)計學的,統(tǒng)計學講概率,我開玩笑說,現在“撞衫”的概率都小于馬路上撞車了。什么原因?就是消費,消費是以人為本的,消費使得每個人的個性得以釋放,使得我們的生活多彩,社會走向和諧。過去我們更加注重物質消費,現在越來越走向精神消費、文化消費,旅游、觀看音樂會、奧運會這些都是精神文化消費,這也是消費升級。
中國1987年出現手機,1989年手機還只有1萬部,2007年,經過18年,發(fā)展到5.47億部。三十年來,中國的消費市場幾乎是神話般地發(fā)展,誰能想得到?我是從事宏觀經濟分析的,回過頭來看這30年,那么多中外學者對于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預測,包括對消費的預測,基本上都預測不準。要問我三十年來的最大感觸,可以說是:面對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總感覺我們的學術水平和能力跟不上啊。當然,我們同時也為中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感到高興和自豪!
改革開放前——
吃飯要糧票 穿衣要布票
記者:改革開放前,中國消費市場狀況如何,有哪些特點?
姚景源:改革開放前,中國還處于計劃經濟階段,絕大多數消費品是計劃配給。最明顯的是,吃飯要糧票,穿衣要布票,大家生活在票證當中。如果給那時的消費品市場做一個總結,應當說,那時還是處在千方百計發(fā)展經濟,保障供給,滿足溫飽的狀態(tài),是憑票供應的票證時代。那時,消費在整個國民經濟生產與再生產環(huán)節(jié)中是末端環(huán)節(jié),消費者在經濟生活中是被動的,人家賣啥,你買啥,沒有選擇權。不像今天,買啥有啥,消費者是整個經濟中最積極的因素之一,消費也從整個經濟運行的末端變?yōu)橄葘В蔀槔瓌咏洕膭恿Α?/p>
改革開放后——
吃飯講營養(yǎng) 穿著講時尚
記者: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消費市場大致經歷了哪幾個發(fā)展階段?這幾個階段分別呈現出怎樣的特點?
姚景源: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的消費品市場實際上是一個消費逐步升級的過程,也是民生不斷改善的過程。
從商品類別來看,可以大致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1978年到80年代中期,是解決溫飽階段,代表商品是老的“四大件”:自行車、手表、縫紉機、收音機。當時年輕人結婚都追求這“四大件”。第二階段是從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代表商品是新的“四大件”: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摩托車。第三階段,即到了90年代中期,尤其是進入2000年以后,新的代表性消費品就變成了住房、汽車。
從這個變化過程可以看出,消費的金額在逐步攀升:手表、自行車是百元級消費,彩電、冰箱是千元級,而到了住房和汽車,就變成十萬、幾十萬,甚至百萬級消費了。
消費對生產的作用也非常明顯,隨著消費結構的逐步升級,中國經濟也呈現出從輕工業(yè)到家電產業(yè),再到重工業(yè)這樣一個明顯的發(fā)展軌跡。
同時,中國消費市場也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即改革開放初到90年代,是衣食階段,滿足溫飽,解決衣食問題。第二階段,即從90年代開始到現在,進入住行階段。住宅是住,汽車是行,住行當中也包括手提電話、旅游等等。
在每個階段,變化也相當明顯。比如,中國的“吃”就經歷了三個階段:吃飽,這是解決量的問題,再到吃好,吃得健康,這就到了質的階段!按币彩沁@樣,一開始是解決保暖,現在還要追求漂亮、品牌,這就進入文化范疇了,表明中國消費進入了更高層次。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