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城市化進程加快,一面是汽車普及率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和越來越多的車集中在城市,如何治理交通擁堵成了一個與時俱進的話題。
4月10日是北京本輪機動車尾號限行結束的日子。人們翹首期盼,看交管部門能否拿出更科學、更合理的措施,結果僅僅是在平靜的湖面上蕩起幾道漣漪。緩解擁堵的主菜依然是每周限行1日,配菜是實施錯峰上下班、差別化停車價格等其他9項管理措施。
首先要鼓勵一下北京市交管部門,的確動了腦筋,不管其他9項措施有多大功效,或者說已經超出了交管部門的權限,需要兄弟部門甚至上級單位來推動,但有總比沒有強。
再說繼續(xù)限行。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周正宇的解釋是,限行只是為了緩解目前的交通壓力,為優(yōu)先發(fā)展公共交通贏得時間和空間。
按照北京交通委的規(guī)劃,到2015年,北京軌道交通將達到561公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將達到45%以上。我們的確也看到,在公共交通的投入上,政府下了很大力氣,已經竣工的、正在施工的、規(guī)劃修繕的公交資源排起了長隊。
既然一切面向未來,懇請廣大市民做一下犧牲也至情至理,那就不要把限行說的那么冠冕堂皇。北京市公布的調查顯示,90.4%的被調查者支持繼續(xù)實行限行措施。這個調查結果能否代表民意,至少相關門戶網站的調查顯示,反對繼續(xù)限行的聲音更多一些。
北京市環(huán)保局機動車排放管理處李昆生處長介紹,在北京2009年4月11日至2010年4月10日這一輪機動車限行期間,北京市每天停駛的機動車數(shù)量平均為60萬輛,每天減少310噸的污染物排放,一年時間內共減少7.8萬噸污染物排放。
這是進一步為繼續(xù)限行尋找依據,但問題是這個統(tǒng)計的依據是什么?一輛汽車正常的使用效率是多少,有多少車輛因為限行增加了其他日子的里程數(shù)?一個原本是懇請消費者諒解并支持的交管措施為何一定要讓車主們“被接受”?
從交管部門的解釋看,解決交通擁堵的根本措施是公交系統(tǒng)的完善。這個時間表目前看要到2015年。但是,隨著北京市人口的增長和機動車保有量的提高,即便到了2015年公交系統(tǒng)真的能滿足出行需要嗎?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10年前,或者更早的20年前,北京就已經存在交通擁堵,公交系統(tǒng)的完善一刻也沒有停止過,但發(fā)展速度總是慢半拍。
治理交通擁堵也要與時俱進。限行只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臨時措施,且這個臨時措施尚看不清取締的最終期限,那能否面向未來,將限行設計得更科學、更完美?
北京的限行措施是從早7時至晚8時,長達13個小時,最大的成效是在早晚高峰時段,那么能不能分時段限行,將基本暢通的大部分時間還給車主?
從北京的交通擁堵狀況看,如回龍觀、天通苑、通州等“睡城”是交通擁堵的咽喉要地,能否在這些區(qū)域的進城口提前建設大型停車轉運站?
在北京繼續(xù)限行的策略出臺后,廣州、成都等城市也準備效仿北京采取相應的限行措施。如果都按照北京的做法,簡單地一刀切,低管理成本,高運行效果,但無視廣大車主權益和城市公共利益,最終將使得治理交通擁堵的成本如“堰塞湖”般高高壘起。
從限行的第一天起,北京的廣大車主就被動加入了治理交通擁堵的實驗。大家都是小白鼠,但即便是不情愿做了小白鼠,也希望做更有科學價值的小白鼠,率先為全國各大城市摸索出一條治理交通擁堵的科學方案。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