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6日電 中國首次全國規(guī)模的就業(yè)大調查——中國就業(yè)狀況抽樣大調查近日啟動,該行動同時在全國60多個城市的10萬戶城鎮(zhèn)居民中陸續(xù)展開。工人日報今天刊發(fā)社評說,抽樣調查和專業(yè)統計相結合,從“拍腦袋”決策向注重科學依據轉變,顯示出中國行政管理理性化漸成主流。
文章說,依靠抽樣調查獲取的數據作為決策依據,被國際上一些國家公認為科學決策的必備環(huán)節(jié)。因為數據可以直觀和準確地反映社會實際,有利于決策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同時能夠有效配置社會資源,防止決策盲目造成的與實際脫節(jié)現象。依據準確的數據進行政府決策在實踐中已經顯示出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
過去,中國的行政決策依賴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其中包括一些數據,有的甚至非常詳盡,但由于取得數據的方式不是直接源于市場和社會大眾,再加上一些數據“摻假”,導致政府的決策針對性欠缺,出臺的政策有時與客觀實際脫節(jié),不能有效和及時地調節(jié)社會資源的配置,損害了政策的嚴肅性和政府的權威。由此造成的社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健康發(fā)展的不利因素。
文章認為,通過社會抽樣調查得到相對客觀的數據,并依此作為政府決策和反映社會運行狀況的依據,一方面反映了中國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政府理性決策的趨向,另一方面也是中國政府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參照國際慣例行政的表征,其社會意義遠遠超過調查本身,它體現了政府管理方式由感性向理性的轉變,從部門決策向社會決策轉變。
文章亦說,政府管理的數據化,建立在科學合理和真實客觀的數據采集和統計處理上。因此,強調調查本身的科學性和嚴肅性一直是中國抽樣調查事業(yè)的一個嚴肅目標。為保證數據的客觀科學,調查方法和數據采集樣本的嚴肅和創(chuàng)新至關重要。比如,應通過多重方法獲取調查數據,并對調查數據進行核實;抽樣調查樣本的確定和調查方法的選取一定要契合中國人的心理,以取得社會大眾的配合,進而收集到真實客觀的數據;同時,調查人員一定要逐步專業(yè)化。
文章認為,政府決策步入數據化時代,是一個讓人欣喜的變化。通過社會手段獲取真實數據作為決策依據標志著這一新時代的開始。只要沿著這樣的管理路徑走下去,中國行政管理水平將會獲得大幅度的提升,中國國民經濟發(fā)展狀況的預測和評估也會更加準確和可信。這無疑將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