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莊五月十九日電 題:中國文物安全誰來管?
中新社記者 潘海濤
河北淶水“十三王爺允祥陵寢”的國家一級文物“望天犼”最近被盜,經(jīng)過警方二十多天努力,此件國寶終于被追回。
剛追回“望天犼”,該省又傳出,一處有著四千年歷史、跨越先商至東周時期的古代村落遺址——北放水遺址和一處戰(zhàn)國至漢代的都亭遺址、墓地頻頻被盜。
有關人士調查,二00五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中,有五處在考古隊進駐之前曾不同程度地遭到盜墓者洗劫。據(jù)稱,這十大發(fā)現(xiàn)遺址涵蓋了從新石器時期到北魏時期的文化遺存,時間跨度超過八千年。
文物是人類文明的積淀和智慧的結晶,是有形的歷史文化載體。加強文物保護,合理利用文物,對于傳承歷史文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光華之下,卻總有為人所恥的行徑浮現(xiàn)。盜掘古遺址、古墓葬和盜竊、走私珍貴文物的諸多丑行令人扼腕嘆息。
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副組長、考古學家張忠培曾表示,人為盜掘和破壞使中國文物安全面臨空前威脅,盜墓活動常常和愚昧、腐敗、黑惡勢力等社會問題盤根交錯。
上世紀八十年代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的結果,中國大約有四十多萬處不可移動文物。但專家推測,到現(xiàn)在至少有三分之一已沒有了,人為破壞是主要原因。
讓人不安的是,有的地方進行基本建設時有法不依,破壞古遺址、古墓葬等文物古跡;有的在舊城改造和城市化建設中忽視文物保護,拆毀有價值的文物建筑和歷史街區(qū),導致一些歷史文化名城喪失傳統(tǒng)風貌和特色,有的重要歷史文化街區(qū)村鎮(zhèn)名存實亡。
從近年一些典型文物保護案例中不難發(fā)現(xiàn),文物保護面對一些地方眼前利益咄咄逼人的態(tài)勢,幾無招架之力。
有關人士透露,目前,違反《文物保護法》的案件并未從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法人違法案件還在不斷發(fā)生。背后還不都是為了當?shù)鼗蛘吣承┎块T的一些小利益。
這可以說是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即便是人們所熟知的一些關于文物保護的案件,也是經(jīng)過媒體報道或者民眾舉報后,才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文物執(zhí)法,何以力量如此之弱?
以河北為例,截至去年底,河北各級文物部門從事文物行政執(zhí)法工作的人員只有五百七十余人,而其中兼職人員約占百分之九十!鞍堰@些人放在河北省十八點七萬平方公里的范圍內,你就能知道文保執(zhí)法任務到底有多繁重!币晃晃奈锉Wo人士對記者如是說。
更令人憂心的是,一些擁有豐富文物資源的地方,大量文物竟然只有一兩個人看守。別說是大盜,就是被小偷惦記上,這些文物的命運便可想而知。
本來有法可依,但在人們文物保護法制觀念淡薄的情勢下,罩在文物保護外面的法律護罩在一些地方完全形同虛設。
今年全國“兩會”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等四十多位全國政協(xié)委員曾聯(lián)名提出,應盡快成立文物公安局,用一支專業(yè)的執(zhí)法隊伍打擊盜竊文物、盜掘古墓和走私文物的犯罪活動。
組建文物公安局誠然是大好事,但文物保護,又豈止單單靠一支執(zhí)法隊伍就能完全做到的。畢竟,這事關每一個沿著先民足跡走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