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很多新聞一樣,全國舉重冠軍鄒春蘭退役后當搓澡工的故事從爆出到高潮,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然后逐漸淡去。然而下文如何?有人一番嘆息不過爾爾;也有人本來就對這類事情不甚了了,看完一陣炒作,依然沒有興趣探個究竟;還有人深知體制的弊端不是說改就改,連一聲嘆息都懶得發(fā)出。
光明日報評論指出,不論“鄒春蘭事件”有著如何的下文,可以肯定的是事情遠沒有完結,但也不會由此而形成更大的社會效應。“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我們不是經(jīng)常用這種無奈的態(tài)度對待身邊許許多多的事情嗎,哪怕構成了什么“事件”或“風波”。
鄒春蘭是不幸的,從風光一時的全國冠軍直落得一身傷病,生活拮據(jù)。但她又是幸運的,畢竟得到傳媒的披露,而曾經(jīng)比她更輝煌后來比她境況更不濟者確有人在,不僅不被關注,甚至沒人知曉。
天下成功者攀登之路大相徑庭,終點只有一個,這或許不能說是公平。中國有很多成功的尖子選手最初踏上競技體育之路既非所愿,更非所好,機遇頗為偶然,甚至有的因體形和某種特質而在街頭被“伯樂”相中,追到學;蚣抑小白龉ぷ鳌,吃上體育這碗飯完全是單向選材決定的。比及另一些先天條件欠佳、主要憑對運動項目的癡迷和努力成才的選手,幸運兒們其實也有不幸的一面,對“培養(yǎng)”的感受不可能一樣。越是家境窘迫或學業(yè)無成的孩子,越容易接受來自體育的選擇,樂得當一名運動員,而不會想到有進隊之日,必有退役之時。
舉國體制不能只管進不管出,退役選手的安置一直是令主管部門頭疼的麻煩事。直至近幾年的兩會上,不斷被拿到桌面上研究,相關文件也下發(fā)多時,但是,這一邊解決了幾個積留的老大難,那一邊運動隊招募新人又給未來繼續(xù)制造難題。早期專業(yè)化訓練使希望之星們放棄了學習文化和謀生能力,退役的尷尬絕不只是面子上的問題。鄒春蘭本人就曾經(jīng)得到不錯的出路,可惜她難能勝任。至于當搓澡工,無論傳統(tǒng)觀念還是現(xiàn)實,都不被視為良好的社會職業(yè),偏見和歧視令全國冠軍與搓澡工在名聲與收入上都無法等量齊觀。眼下,三六九的等級觀念有拉大之勢,希望弱勢群體也能得到高看,那只是一廂情愿。
下一個“鄒春蘭”在哪里?或許并不難找,因為很多人關注的只是怎樣安置好“鄒春蘭”,而不是以后怎樣不再有“鄒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