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日電 居住在臺灣地區(qū)的人越來越憂郁!最新藥廠統(tǒng)計資料顯示,島內抗憂郁藥物的銷售金額每年成長率高達5.7%,光是2005年抗憂郁藥物就花了近20億元(新臺幣,下同),比2001年多了5億元。另外,“健保局”2004年度主要藥理分類金額統(tǒng)計發(fā)現,包含抗憂郁劑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藥物位居第三,僅次于心臟血管藥物以及抗感染藥物。
據臺灣媒體報道,精神疾病已經成為健保用藥的主要負擔之一,1997年健保申報中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藥物金額為60億3765萬元,2000年則增加至90億元3937萬元,到了2004年竟然高達了133億2895萬元,7年成長逾一倍;增加幅度之快,令人咋舌。
如以抗憂郁癥為例,根據最新島內藥品銷售統(tǒng)計資料顯示,臺灣地區(qū)抗憂郁藥物的銷售金額每年成長率高達5.7%,2001 年為15億9000萬元,到了2005年則增加了19億9000萬元之多。
藥品業(yè)者表示,中樞神經系統(tǒng)藥物以抗憂郁癥藥物為主,顯示島內憂郁人口越來越多,在診斷技術日益進步之下,這類藥物的使用上,也日漸普遍。
臺北藥師公會主委柯明道表示,最近幾年精神疾病用藥,都擠進了島內藥品銷售排行榜的前50名,顯示民眾壓力越來越大,以致精神疾病患者越來越多。他說,傳統(tǒng)精神疾病用藥容易產生歪頸、流口水、走路不穩(wěn)等副作用,新藥副則作用較少,民眾接受度也跟著較高,預估島內中樞神經系統(tǒng)藥物的支付金額只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