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洛杉磯九月二十一日電美國華文傳媒洛杉磯《僑報周末》今天在封面刊出署名評論員文章,題為《瞻望全球華文媒體之使命》,寄語即將在長沙開幕的第二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
這篇評論在開篇中寫道:自從一八一五年歷史上第一份華文傳媒《察世俗每月統(tǒng)紀傳》在馬六甲誕生以來,海外華文媒體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歷百八十年之艱苦途程,逐步發(fā)展至今達數千規(guī)模、遍地皆立,可謂百花繁榮、英杰輩出、蔚為壯觀……
文章說,在遙遠的太平洋西岸的中國大陸,第二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正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行,華文傳媒歷史上第一次集大成式的《世界華文傳媒年鑒》也將由中國新聞社同時出版,全球華文傳媒近三百位領導者聚集一堂,共同交流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出版、經營及發(fā)展媒體事業(yè)的經驗與體味、理念與思考。
文章稱,作為立足服務美國本地華人社會的本報,亦有老總前往大陸共襄盛舉,不勝樂之悅之!所謂樂之悅之者,自然與中國經濟在過去二十五年之高速增長所締造的驚人成就有關,與華人地位在各所在國家和地區(qū)的大幅提升和更受重視有關——這就是人們通常說的,只有中華民族復興和中國文化繁榮,才會有華文媒體隆興之根基。
這篇評論還援引“經濟增長在哪里,傳媒的觸角就會到哪里;市場繁榮在哪里,傳媒的視線就會在哪里”的說法指出:“誠哉斯言——當此舉世華文媒體不斷增大對大陸新聞的需求之際,誰能說,中國經濟繁榮和社會復興不是華文媒體的幸事?”
評論還具體分析了海外華文媒體當有三大要務:
--作為媒體,應當追求本質上的“報新聞,講真話”,這個一切新聞媒體的基本原則也同樣是華文媒體的圭臬,應當力戒假話、套話、官話、空話,秉持公允、客觀、真誠、服務之立場,避免居高臨下地宣傳一己之主張,重視民間的聲音、人本的力量、平衡的報道、適宜的語言,以服務讀者和滿足讀者需求為己任;
--使用華文,使華文媒體的服務對象得到清晰明確的定位,這就要求華文媒體在服務當地華人社會的過程中,努力維護族裔社區(qū)形象、促進華僑華人社會團體的團結、消除而不是放大不同意識形態(tài)或政治見解的分歧和影響,既要尊重中華民族走向統(tǒng)一的整體利益目標,亦要特別促進所在國家與中國之交流,更有利于當地華人社會之生存;
--置身海外,就不能自閉于本民族的天地而不關心天下事、不能固守本文化的傳統(tǒng)而漠然于對其他文化的交流與創(chuàng)新。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有當海外華文媒體扎根當地僑團、關注身邊利益、進入主流社會、溝通各族同行,才能贏得更廣闊的發(fā)展前景,才能促成多元文化并存的良性局面,才能于所在國建立更大的市場并建立更積極之影響。
文章還以美國為例指出,在“九·一一”后,紐約華埠車衣、餐館、零售及旅游、珠寶等業(yè)生意額大幅下降;工人失去工作,工資大幅減少。但很長時間里主流傳媒視野大多仍聚焦在世貿廢墟和比較富裕的炮臺公園地區(qū),且由于災后重建涉及資源分配,甚至對華埠算不算災區(qū)、該不該獲政府救援都持有異議。在此背景下,華文傳媒不僅詳盡報道美國華人境遇,成為華人社區(qū)了解周遭事務的主要消息來源,也成為敦促當局正視這塊被遺忘角落的利器。
文章還說,至于今年春夏之際舉世震驚的SARS風暴,華文媒體努力傳遞海峽兩岸及港澳之消息、服務本地華社需求、努力廓清SARS源頭指向華人的事實真相、并積極促進所在國政府和主流社會關注華埠所受之損失和影響、對外界恢復華人印象和信任產生了正面作用。
評論最后援引三年前成功收購英文主流報紙《觀察家報》的方李邦琴女士的話指出:九十年代以來,華人在美國無論事業(yè)上教育上都有了成就,他們關心整個中國前途,具有使中國人生活富裕、祖國強大的愿望,同時華僑在當地扎根的情況越來越普遍,所以關心居住地的自身利益,因此華文傳媒立場漸趨中立……這證明華人媒體已一步步與主流媒體接軌,關系亦越來越密切。